——常远同学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经验介绍
作者简介:常远:通信08-7班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2012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经验与心得。那么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大学,你知道你需要学的是什么、要做什么吗?那么对于我来说,我想,无论是你对未来打算如何,都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一个定位,擅长什么、短处在哪里、要在大学里掌握哪些以后你能够用来学以致用的学科、在未来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等等,是考研,是工作,是考公务员还是怎样,这些事在大学四年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思想过程。
有不少同学有过这样的困惑:我到底是考研还是找工作?这个问题也是曾经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完全取决于你想要如何发展自己。对于那些想要在社会,初入江湖小试牛刀的话,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社会形势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年轻人来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要相信我们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对于一些喜欢在学校钻研学术或者想要在学业上有长足的发展的话,考研就自然是不二的选择。确定你的目标以后,就需要你认真细心的规划好大学这四年的生活。大学拥有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环境,经历了中考高考的你,一定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依然战斗力十足的恐怕就只有超人了,不过,我们上大学的目的仍然是学习,不是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与同学的交流、合作、相处。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有些很上进很爱学习的同学,总是希望门门功课都懂都会,俗话说:样样通,样样松。相信你们懂的,对于自己觉得学起来有困难的学科,尽量把握,基本的思路了解或者灵活掌握就好了,知道了解的多自然是有好处的,因为每个专业学习的科目大都有相通之处,可能你在某一学科不是很擅长,会在另一学科把模糊不清的知识补回来,甚至思路更加清晰。不过,在大一大二学习的基础课程一定要好好把握,因为他们是基础,是砖,是瓦,只有他们存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才会更加轻松。
我想,我在考研上会更有发言权。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就是,经验,是经历过才会有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作出相应的调整,客观吸取经验,不要主观臆断。比如,我选择在家复习考研,每天在学校三点一线的你会不会暗自庆幸:你连线都没有!对于很多同学都选择在学校图书馆这样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复习,在家这个温暖的巢穴,可能所有人都没有学习的欲望,还抵不过电视电脑的诱惑,不过学校图书馆比较紧张,所以每天早起占座对我来说就是噩梦,只好在家学习了。坦率的讲,在家复习期间,每天除了吃饭以外,我还要保证4小时的休闲时间,在此期间,完全不去想学习的事情,也有过通宵连续剧的情况,但是这完全避免了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当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完全投入。再有一点就是,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要闭门造车将自己与世隔绝,通过与同学、学长以及在考研BBS上的一些有着共同目标的同学的交流,不仅不会狼分时间,而且会让你少走弯路,积累不少宝贵经验和行馆信息。
对于报补习班的事情,我觉得报哪个补习班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当然有一个负责、水平高的老师自然好,如果遇到一个水平一般的老师,很多同学就会抱怨老师讲的不好或者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我觉得捷径终归是捷径,没有扎实的基础,捷径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对于数学,大多数同学好像都是报的一卡通,对于基础较好、只是随时间有些淡忘的同学,自己静下心来把教材多看几遍,多回忆,例题课后题多做多想,最忌讳的就是你总是觉得什么都会,但是好像哪里都有些漏洞;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听听基础绝对是很有帮助的,老师讲的再明白也是老师的,所以在课余时间要多想多回忆,不清晰的地方要多问。对于英语不差的我,我没有参加补习班,也没有像很多同学一样背英语单词,单词对于我来说是噩梦,无论我怎么背,最后终究就是忘。所以我放弃了,后来在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我开始恶补英语,发现单词书里的词汇大多是脱离语境的,通过大量阅读认识词汇比单纯的记忆更加有效,而且阅读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才是王道。不过这对于看到阅读就有挠墙冲的同学来说,是不合适的。对于政治,刚开始的确的一头雾水,不知从何抓起,就随便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大纲和基本理论,每天看一部分,虽然在最后考试的时候几乎是跟裸考一样,但是在潜意识里,你会大概的知道答题点在哪里,这与临时抱佛脚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复习的时候一定是要理解的背,不要死记硬背。对于专业课,每个学校的标准和出题点都不一样,这就要因地制宜了。我是更注重教材,结合历年的真题,学会自己梳理总结,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请教师哥师姐。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不建议从大三一开始就复习,战线太长会引起身心疲惫,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考研是从学业、思维、心理的不同层次的考验,只要你有耐心,有韧劲,有信心,能够在不同状况下调整自己、完善自己,相信有考研打算的你一定会成功的!